|
营销:美宝莲PK娥佩兰
发布时间:2008-04-01 文字选择:
2007年末,当“美宝莲瞬盈浓密睫毛膏”的广告铺天盖地、占领消费者感官视线的时候,娥佩兰的睫毛液也在不动声色地保持增长,其中明星产品“调量睫毛液”在减少广告投入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65%左右的增长,初步估计2007年娥佩兰的睫毛液销量为100万支。虽然相对于美宝莲睫毛膏年600万-700万支左右的销量,娥佩兰显得并不强势,但是二者分别按照自己的步伐,在中国的大众彩妆市场走出了自己的天地。 虽然娥佩兰在2007年迈出了向综合品牌发展的步伐,但是就其彩妆部分而言,和美宝莲有着相近的市场定位,即大众化的彩妆品牌,这就决定了二者主力消费群和价格的重合。美宝莲30-60元的彩妆对于追求名牌趋向,但是又对价格比较敏感的大众消费群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主张“品质优异,价格合理”的娥佩兰同样把彩妆的价格确定在这一范畴,二者的份额争抢在所难免。 渠道建设:广泛深入VS步步为营 在渠道销售放卖弄,彩妆销售量第一的美宝莲在全国的网点为12870个,而娥佩兰只有600多个。两个品牌均是在95、96年左右进入中国市场,为何发展至今渠道覆盖差距很大?对于美宝莲而言,从95年进入中国市场到2003年宣布盈利,期间八年时间着重于渠道建设和品牌宣传,不惜重金。在品牌进入稳定期后,2004年,美宝莲在中国的销售额达到10亿人民币;2007年,其年销售额约为20亿元人民币。 比起同类彩妆品牌主动下沉,拼抢中国广阔的3、4线市场,娥佩兰品牌在渠道拓展方面一直表现得比较谨慎。碧雅诗公司市场部总监陆监介绍,公司之所以在渠道下沉方面有所迟疑,主要是有两个原因:一方面目前工厂的生产能力有限。因为娥佩兰是日本的家族企业,讲求精细,设在杭州的工厂生产能力有限;加之原料均需进口,原料不足时常常断货,势必影响各级渠道上的产品供应。但是,这一现象有望在2008年得到缓解。陆坚介绍,明年设在上海淞江的工厂即将交付投产,预计投产后的生产能力为现有的6倍。 可以说,不同的渠道策略在很大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两个品牌发展情势的不同。美宝莲的渠道建设花费不菲,同时也面临品牌形象在渠道下沉过程中可能贬值的危险;娥佩兰固然谨慎,但是渠道的制约限制了它在二三线市场的拓展速度,同时竞争对手先入为主也让它颇显被动。或许娥佩兰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从2008年开始大力拓展渠道,力争2010年在全国达到3000个销售点。 广告宣传:强势渗透VS品牌、品质 美宝莲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广告宣传的成功。欧美企业在品牌运作方面比较成熟,明星+广告轰炸成为它们驾轻就熟的操作模式。从美国名模Josie Maran到章子怡,再到王雯琴、刘璇、鲁豫的多人组合,美宝莲的代言人总是能够配合产品宣传的需要成为相得益彰的市场话题。当然这种强势渗透的广告模式背后,是欧莱雅的集团优势和资金支持。 但是,这种品牌推广模式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比起欧美品牌擅长的广告“轰炸”,许多来自日本的品牌比较低调,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品质和服务上面,由此衍生的口碑成为产品的一种隐性宣传。于美宝莲相比,在广告投放方面,娥佩兰考虑到透支和收益的成文问题,一直没有投入电视广告。目前娥佩兰主要在主流时尚杂志,如《瑞丽》、《时尚》、《女友》等发行量较大的媒体投放广告。2005年起,娥佩兰开始在户外候车亭、地铁等户外媒体投放广告。这样的广告投放模式,符合该品牌大众化的定位,而且利用了户外广告相对廉价和辐射面广的特点。
|
|
美容美发化妆品论坛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帮助 | 化妆品商城 | 友情链接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服务热线:0571-85567735 请与我们联系 © 1998-2010 中国美容美发网 版权所有 广告经营许可证:330602F029 浙ICP证:030028 旗下网站:中国美容美发网 | | 加盟招商城 | 美容院 | | |
|